在家谱新编阶段,出现了一批规模宏大、内容丰富、涵盖海内外的特大型会通谱、通宗谱。
《孔子世家谱》作为中国保存最长久和最完整的家谱谱系,最初为手抄本,北宋元丰三年(1080)首次刻板印刷,后再明朝、清朝康熙年间、清朝乾隆年间、民国时期完成了四次续修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海内外孔氏族人要求续修家谱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。1996年10月,孔德墉飞赴台湾和孔德成商量续修事宜。1998年3月,《孔子世家谱》续修工作协会在香港成立。1998年6月,发表告族人书,第五次续修工作正式启动。五位77代德字辈老人。四处写信,几乎跑遍了各地。经过不懈努力,在济南成立了《孔子世家谱》续修办公室,负责国内的拜访联络和资料汇总整理,各地相继成立分会。设立办公室、小组和联络站。第五次续修《孔子世家谱》富有时代新意,首先,这次续谱不分性别,按“男女平等”原则,女性也可以人谱,这在孔了家谱续修中还是首次,打破了两千五百多年女性不入谱的旧制。其次,这次续谱不分民族。有些孔子后裔和少数民族通婚,他们的后代也可以入谱;再次是不分国籍。很多孔子后人到国外定居,他们无疑也可以入谱。韩国已送来入谱五万余人的资料。据统计,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已搜集到130万孔氏族人资料,加上民国谱56万人和已逝后裔,全谱将超过200万人,五千余方字。第五次修谱计划于2009年孔子诞生2560年时完成。
《中华吴氏大统宗谱》,该统宗谱于2000年初正式启动,计划出七卷。卷首《序》, 刊历代帝王名家的题词、序言:卷二《源流》, 从黄帝——古公商父——泰伯——夫差为源,夫差到清为流;卷三《世系》,从黄帝直到泰伯下的世系,依次排列,做到基本不漏;卷四《繁衍》, 刊各宗族搬迁的情况、以及发展的记录;卷五《人物》, 刊秦汉至近代族人五千多人,加上海外著名宗亲150人左右:卷六《文物》, 刊吴氏古迹、古、祠堂、古墓、出土文物、吴宫窖藏玉器、书画、陶器、紫砂、碑刻等;卷七《后记》, 刊合家欢、双人像、单人像。芳名录等。该谱编委会主任吴伟勋在《中华吴氏大统宗谱》首卷《序》中指出:“编纂《中华吴氏大统宗谱》要遵循毛泽东上席侣导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,以史为鉴,以谱为本,实事求是,去伪存真,继续发展。遵守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。立足国内,面向海外,统及海内外泰伯裔孙。发扬江洋民主席的创新是民族之希望、是国家强盛之动力的精神。推陈出新,创编新型谱牒。力求做到:世系可毕,繁衍真实,群英荟萃,种类齐全,图文并茂,中外通用,古今相宜。”《中华吴氏大统宗谱》首卷于2002年4月出版。
《中华杨氏通谱》, 由《中华杨氏通谱》编纂委员会编修,杨青任主编。《中华杨氏通谱》是一部立足全中国,面向世界,为杨姓举族宗人寻根问祖、认祖归宗、联宗接支服务的大型谱籍。该谱结构力求继承前人谱牒文化传统,并富有时代新意,做到古今贯通,中外合壁,相互联接。全书分为《古代卷》、《当代卷》、《海外卷》三大卷。《古代卷》上自叔虞封唐,杨氏受姓,下迄清宣统三年(1911年), 帝制被推翻。《当代卷》自辛亥革命成功创立民主共和国开始至2008年本卷问世时止。《海外卷》以各地始迁祖自大陆祖籍地迁至现居住地时起至本卷出版之日止。为适应时代要求,有益于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,并为世界各地侨胞寻根谒祖、认祖归宗提供方便,该谱设《祖根族源》、《迁徙繁衍》、《列祖传录》、《碑铭墓志》、《祖训家风》、《历史辉煌》、《文化风采》、《诗文集萃》八篇,以求全面、准确地反映杨氏先人刚健有为,自强不息、忠贞爱国、清白传家的历史及其对国家民族的贞献,激励后人树立以爱国上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。《中华杨氏通谱·古代卷》已于2007年9月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。
近五十年来的家谱新修工作,在编修家谱规模、修谱机构组织、体例内容创新、人谱人口数量、复盖范围、修谱功能效果等等方面,都远远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,标志中国编修家谱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。
相关文章
相关评论
评论列表
三步智能成谱
录入->选版->输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