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通谱、统宗谱为什么会在明代流行起来呢?它的特点是什么呢?

会通谱、统宗谱为什么会在明代流行起来呢?它的特点是什么呢?
原创/百家有谱
4127 10108 人 | 2020-07-13

明代家谱编修中,出现了规模宏大的会通谱、统宗谱。这是随着全社会修谱的发展和家族人口的迅速繁衍,于明代中叶以后流行起来的。

 

所谓会通谱、统宗谱,就是统贯分布于各地各宗支于一的家谱。“会通谱者,会诸谱而作也。会者,会其源万殊而归一本也。通者,通其派-本而达之万殊也”。它的出现既是宗族势力发展的结果,也是家谱编修体例完善的标志。

 

有明一代,尤于中叶以后,出现了一批会通谱、统宗谱。如景泰年间编修的《新安程氏诸谐会通),弘治年间编修 的《黄氏会通谱》,嘉靖年间编修的《汪氏统宗谱》,隆庆年间编修的《许氏统宗世谱》,万历年间编修的《古今万姓统谱》等。 

 

会通谱、统宗谱的最大特点,就是规模宏大。如弘治年间编修的《黄氏会通谱),以东晋时黄元集出任新安太守定居新安为始迁祖起,记载了由新安支出的25个支派。程敏政主修的(新安程氏统宗世谱),合44支,通53代,入谱者逾万人,真是“合千万人于一家,统千百世于一人"。又如嘉靖时由张宪、张阳辉等主修的《张氏统宗世谱》,从黄帝赐姓记起,一直记到嘉靖年间,上下冬达数干年,共记载117个支派,分布全国15省,共1470个点,真为皇皇巨著。

 

明代中叶以后,出现规模宏大的会通谐、统宗谱不是偶然的。一是经元进入明代以后,长期的和平环境,促使宗族人口不断增加,宗族势力加强,呼唤出现会通各派支系的大宗谱;二是中国家谱编修经宋转折,元过渡,发展到明代,已有一二百年编修的经验,编修内容、体例更加完善,完全能开展编修特大家谱的工作;三是明代政府对刊载朱元璋"圣谕六条"有利巩固自己统治的民间家谱编修,采取放任、支持的态度。

 

明代徽州地区因徽商繁荣,有力促进了该地区宗族协力膨胀,徽州地区又处万山之中,经历战争少,少兵燹之虞,加之徽州地区人文茂盛,所以编修家谱非常兴盛。 

家谱编修

徽州地区祠的质和量居全国前列,明代徽州修谱同样也走在全国前面。明汪昆道《长原程氏本支谱序):“新安多阔右世家,莫不有谱。本支有世可考,而知要以文献足征,视四方备奖。”“吾歙在万山中,盖奥如也,生其间者多聚族而居,历年既远,其故家大姓,则必有纪夫世系,而谱牒兴焉”。赵吉士在《寄园寄所寄》中,论述更为形象:“新安各姓,聚姓而居,绝无一杂姓掺入者。·····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:千年之冢,不动一杯:千丁之族,未尝散处:千载之谱系,丝毫不紊。”在徽州地区,会通谱、统宗谱非常流行。其在明代编修的会通谱、统宗谱就有《(安徽黄山)太原王氏会通世谱》[弘治十四年(1501年)]、《(安徽黄山)王氏统宗世谱》[万历三十五年(1607年)、《新安王氏统宗世谱》(明刻本)、《新安吴氏统宗世谱》(明抄本)、《张氏统宗世谱》[嘉靖十四年(1535年)]、《(安徽歙县)汪氏统宗谱》[万历三年(1575年)]、《洪氏统宗谱》(明末刻本)、《新安黄氏会通谱》[弘治十四年(1501年)]、《新安程氏统宗世谱》[成化十八年(1482年)、《古歙谢氏统宗志)(万历刻本)等几十部之多,凡徽州地区大姓几乎都编修了会通谱、统宗谱。 

家谱编修

为适应修谱工作的需要,明代一些世家大族都建立 修谱机构,日谱局,专门从事编修家谱这项大的工程。大的谱局机构,有几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。如婺源《武口王氏统宗世谱》记载:明代隆庆年间(1567-1572年)婺源武口王氏编修统宗世谱,肩事者“济济多人,经营十载有余”。明天启年间(1621-1627年),婺源武口王氏又续修统宗世谱,“修者三十余人,历十二年而后成”。规模最大 的是嘉靖十六年(1537年)张宪、张阳辉主修的《张氏统宗世谱》,主修2人,同修32人,编次29人,校对38人,眷对22 人,倡首75人,协赞16人,董治11人,图绘2人,镌刻15人,印刷3人,装订3人,总计248人。

家谱编修

家谱修成后,宗族都加强对家谱的保管,并制定了一套相应的保管规定。家谱"只颁族人,于是积而编有谱号,注有颁谱人名,借与外人便成为大逆不道”。“总之,进入明代以后,从家谱宗旨的明确、内容的增加、体例的扩大、规模的发展、编修机构的正规以及保管制度的严密等诸要素可看出,中国家谱已发展到成熟、完善的阶段。


相关文章

明代中期以后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,增加了哪些内容?

4127

相关评论

发表

评论列表

查看全部
电话咨询 电话
回到顶部 顶部
立即咨询

百家有谱客服

19277678896 19277678896 点击拨打 电话咨询

扫码微信咨询更方便

回到顶部
百家有谱软件下载 PC客户端下载

三步智能成谱

录入->选版->输出

{{ areaCode }}
  • {{ item.label }}{{ item.value }}
{{ text }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