瘳姓起源
源于芈姓,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卜祟者,属于以宗教神职称谓为氏。卜祟,在中国历史上,是利用占卜来预测疾病的宗教行为,是上古时期的常见礼俗,这在甲骨文中已屡有所见。而在以巫鬼淫祀著称的楚地则更不待言。据史籍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记载,“楚昭王有疾,卜曰:河为祟。”并且派使者“问诸周太史”。史掌卜筮之吉凶兆卦,楚昭王生病后请周之太史来为其卜祟,卜得祟源为黄河之神,楚昭王虽然最终以“三代命祀,祭不过望”为由,拒绝祭祀方外之神,但楚人染疾时求诸史卜的习惯是确信无疑的。在古代荆楚一带地区,疾病占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:一是卜定病祟的源头,古人认为疾病为鬼神作祟所致,但对于每次具体的病患究竟系何种鬼神作祟,则需要具体的卜解,此即所谓“卜筮求崇”。二是占卜患者是否可以治愈,卜定其痊愈之期或死亡之期。这就是来自楚地的卜筮圣手司马季主所说的“病者或以愈,且死或以生,患或以免”。
在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数术略”的“龟筮”类中,有<南龟书>二十八卷,明言“南龟”者,当是南方楚地的龟占手册,其内容与上述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所载相仿佛。瘳,是由卜祀者中产生的相对专职于利用占卜来预测疾病的卜祟者,其对病患者的疾病状态,称为chōu(ㄔㄡ),而对卜祟者本人,则称为lù(ㄌㄨˋ),谓之“卜瘳”或“瘳者”,由此成为瘳者以及后裔子孙的姓氏称谓。可惜的是,在古今绝大多数的汉语字典、词典中,对“瘳”字皆缺少姓氏解释及其正确注音,甚憾也!著名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:“瘳,疾瘉也。从疒,翏声。敕鸠切”,也就是疾病痊愈了的意思。“敕鸠切”,即阴上声(上平声),读音作chōu(ㄔㄡ)。但作为姓氏的读音,许慎并没有对“瘳”字作任何解释。实际上,当“瘳”字作姓氏时,不作“敕鸠切”,而是“洛故切”,读音为lù(ㄌㄨˋ)。那些被称作“瘳者”的卜祟者,其身份地位在古代是相当崇高的,其大多人对原始医学具有相当高明的知识,并具有一定的治疗能力,因此为世人所崇敬。
“瘳者”多为世袭族传,有古老渊长的家族历史,其后裔子孙有以之为姓氏者,称瘳氏、卜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