憨姓起源
源于蒙古族,出自元朝时期西域憨哈纳思部族,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。元世祖孛儿只斤·忽必烈元至元二十年(公元1283年),元世祖把一部分色目人中的憨哈纳思人、乞儿吉思人、兀速人迁移到朵颜山附近(今黑龙江大庆),从事后方性的朝廷工业生产。元朝时期的色目人,大多是当今中国北方地区、西北地区诸多少数民族的先民,他们曾和汉族人民一起,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过重要贡献。
著名史学家丛佩远在《元朝辽阳行省境内的契丹、高丽、色目与蒙古》一文中,对元朝时期色目人入居中国东北地区的过程作了勾勒,通过深入论证,他认为辽阳行省境内的色目人之民族成份主要有回回族人(今回族人)、畏兀儿族人(今维吾尔族人)、钦察族人(即金帐汗国术赤兀鲁思部,属突厥族,今克里米亚族人和波洛夫奇族人)、康里族人(今古高车族后裔阿拉伯人)、阿速族人(今信仰基督教的波斯族人)、斡罗思族人(今哈萨克族人)、唐兀族人(今蒙古族人)、乃蛮族人(今蒙古族人)、乞儿吉思族人(今吉尔吉斯族人)、兀速族人(今阿拉伯族人)和憨哈纳思族人。本书经过考证,大致同意丛佩远的见解。但要加以说明的的是,憨哈纳思族人,亦称合卜合纳思人,实际上就是原居叶尼塞河上游的一个古粟特民族部落,汉朝时期主要分布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一带,操中古东伊朗语,从东汉时期直至在唐朝时期以昭武九姓的名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,一直到宋朝时期,他们世代往来活跃在丝绸古路上,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。
到了金、蒙、元朝时期,粟特民族的一部分后裔子孙与蒙古族、女真族融合,形成了著名的郭尔罗斯部人,后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地区,其中的一个分支在元朝时期开始与汉族密切交往,并有融合于汉族之中者,并在明朝时期为兀良合三卫的中坚力量。明朝政府曾于朵颜山设朵颜卫,管控长春洲北境的大庆地区,憨哈纳思部即为朵颜卫的主力。憨哈纳思部在明、清之际,多依附与满清政权,有取氏族原居地名称为姓氏者,称郭尔罗斯氏者;也有以氏族名称首音的谐音汉字“憨”为姓氏者,称憨氏,读音作kàn(ㄎㄢˋ)。
明崇祯十七年(清顺治元年,公元1644年),十五万满清大军在吴三桂缉门之下入山海关,该支憨氏率部随之入关,驻扎在今河南洛阳、嵩县一带,其后一直生息繁衍于斯地。
关于憨氏的姓氏读音,在典籍《广韵》、《集韵》中皆注音为“下瞰切”,即读音作kàn(ㄎㄢˋ)。今汉语词典中多没有其姓氏读音,作为姓氏读音,不可通读为hān(ㄏㄢ)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