叫姓起源
追问“叫”姓其姓氏源流,可以从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两卷《叫氏五修族谱》得知其中的缘由。
从中可见,叫氏族谱自万历年间初修后,至康熙年间二修、乾隆年间三修、道光年间四修、中华民国时期五修。《叫氏五修族谱》理应有七卷,如今仅存卷二、卷四。卷二有“以仲康为始祖也,其世系齿录”的记载。
谱中还记载,这位“始祖”仲康生于明洪武十二年,卒于正统十四年,来攸隐居避乱为建文年间;卷四开卷为《班行诗》,接着是“叫”姓先辈的传记和诗词。
传记首篇《仲康公传》这样记述:“叫公仲康,字肇绩者,乃河南苗裔,楚攸之鼻祖也。幼有丈夫四方之志……长而勇力过人,智谋过众,性好骑射,六韬三略无不悉知……后得功官拜都阃(都阃即都司,清代为四品武官,也泛指统兵在外的将帅),佐胡国公正南将军帐下,迨因国事正在进退两难之间,遂丧志仕途,寻胜过攸至斑竹菜花坪,流连不舍,弃厥故居……市基筑室,恢大事业,建立排年……公则后裔之昌,有若瓜藤族类之繁等”。
据此可知,攸县“叫”姓人氏的祖宗仲康,是一名官员,因遭国事变故,退出官场到这里定居。
而《班行诗》首句“正叫流光应宗祖”,暗含仲康来攸之后改为“叫”姓之意,呼应了《仲康公传》中记述其隐居避乱此地的“恻怛之衷”。
于是,千不姓万不姓,为何偏偏要姓“叫”呢?这是攸县“叫”姓人氏的一个心结。